陕西国庆中秋长假文旅观察:当历史“浸”入现实 游客“闯”入盛唐

2025-10-09 22:47:11 来源: 科技日报 点击数:

科技日报记者 王禹涵

一场跨越千年的“对话”,正在陕西的文旅场景中悄然上演。

在大唐西市“丝路灵境”XR沉浸空间内,来自成都的游客李静戴上设备,眼前的景象瞬间流转:敦煌飞天在她身旁翩然起舞,悠扬的驼铃声由远及近,她不由自主地伸手,试图触摸那匹仿佛从壁画中走出的骆驼。“那一刻,我感觉自己就在丝路古道上,成了历史的一部分。”她回忆道,声音里仍带着一丝兴奋。

这个国庆中秋长假,在陕西,像李静这样从“观看者”变为“参与者”的游客数不胜数。一批深度融合了数字技术的文旅新场景集中亮相,将厚重的历史文化勾勒成可触摸、可互动,甚至可“走入”的虚拟现实,让“沉浸式体验”成为陕西文旅市场火热的关键词。

游客从“看景”到“入景”

节日期间的陕西文旅市场,多地涌现出一批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文旅场景,仿佛一个个打破时空界限的“入口”,吸引游客纷纷踏入。

在芙蓉新天地数字娱乐综合体的《帝国密码——秦始皇陵》快闪店,西安市民柳絮带着儿子完成了一次“地宫探险”。随着脚下平台的震动与眼前光影的变幻,气势恢宏的秦宫大殿在眼前铺陈开来。“妈妈,我们真的在陵墓里吗?”孩子的问题让她感慨:“之前去过兵马俑,也做过陶俑手工,但这次用数字技术还原秦始皇陵,更加立体、震撼。”

从秦陵到寒武纪,科技的触角延伸向更远古的时空。在博新全宇宙(西安)沉浸式探索中心,观众们戴上VR设备,在《生命的纪元》中开启了一场45分钟的时空漂流。从生命起源的深海,到恐龙称霸的雨林,地球46亿年的生命史诗在眼前浓缩绽放。

“《生命的纪元》融合教育、历史与科技,特别适合亲子家庭。”中心负责人王丽君介绍,“假期我们推出了优惠活动,预订量同比有明显增长。”

最极致的“穿越”,或许发生在曲江飞行剧院。当座舱启动,球形巨幕将观众完全包裹,影片《长安之上》带着他们“腾空而起”,掠过盛唐朱雀大街的熙攘人流,再穿越至现代曲江的璀璨夜景。网友“青青爱吃爱旅行”在社交平台分享:“坐进去瞬间起鸡皮疙瘩,感觉自己真的飞过大雁塔,耳边全是‘哇’声!”

“我们选择西安,正是因为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”陕西灵境拓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飞说,“《秦潮觉醒》《隐秘的秦陵》《唐宫筵宴》等作品,都是基于陕西独有的历史IP进行创意开发,用数字技术让历史‘活’起来。”

让文物“说话”让历史“可感”

这些新场景之所以能引人入胜,关键在于技术不再只是炫技,而是真正服务于文化叙事与互动体验,让静默的历史“可感可知”。

在西安博物院,《西博宝藏》数字艺术互动体验项目让游客与国宝进行了一场“亲密对话”。只要轻轻挥手,千年编钟便应声奏响;伸手一抓,国宝“鎏金走龙”在掌中自如缩放。据了解,该项目运用前沿的FV3D技术与混合现实(MR)交互,彻底打破了文物“静置展陈”的局限,也解决了展陈空间不足的难题。

同样的创新叙事在咸阳古渡廊桥上演。《寻秦·觉醒东方》XR体验馆内,游客可以跟随复活的兵俑“仲坚”,完成了一次22分钟的秦朝穿越。该项目负责人李伟表示,团队运用8K高清素材与AI图像合成技术,精准还原了秦咸阳宫、郑国渠、长城等历史场景,并会根据游客反馈持续优化。

这股数字文旅热潮的背后,是政策的精准发力与产业的积极转型。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显示,2025年以来,已累计投入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3900万元,支持全省42个数字文旅项目落地。

陕西文投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尔蔓介绍道,旗下5万平方米的芙蓉新天地购物中心已实现“腾笼换鸟”,传统业态正被数字科技、智能体验等新业态取代。“这些新场景精准击中了当代消费者对创新、互动文旅体验的新需求。”孙尔蔓说。

在这个国庆中秋长假,数字文旅场景不仅成为陕西文旅市场的“流量担当”,更展现出科技赋能文化、体验重塑旅游的广阔前景。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继续推广应用数字领域新技术,扶持企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与陕西特色的标杆项目,推动文旅消费市场持续升温,让陕西文旅在保留“烟火气”与“文化味”的同时,焕发更浓郁的“科技感”。

责任编辑:陈可轩
网友评论
最热评论
没有更多评论了

抱歉,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,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

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:

1.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

2.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

3.暂不升级,继续浏览

继续浏览